~~~~續上期
四、很多市民以為快捷巴士運就是設一條公車專用道?這樣如何達到捷運的水準?
林局長答覆:
BRT整套系統(與一班公車不同之處)包含:
l
專用路權—提高速度
為了提高BRT行駛速度,其車道採專用路權僅供BRT車輛行駛,就是這專用路權讓市民誤以為BRT就是增設公車專用道,其實BRT不只是公車專用道。
為了提高BRT行駛速度,其車道採專用路權僅供BRT車輛行駛,就是這專用路權讓市民誤以為BRT就是增設公車專用道,其實BRT不只是公車專用道。
l
號誌先行—減少停等紅燈時間
藉由智慧型運輸系統(ITS)技術,可轉換各路口之紅路燈號誌讓BRT車輛優先通過,以減少BRT車輛停等紅燈的時間,並提供給乘客準確的到、離站時間與即時的乘車資訊。
藉由智慧型運輸系統(ITS)技術,可轉換各路口之紅路燈號誌讓BRT車輛優先通過,以減少BRT車輛停等紅燈的時間,並提供給乘客準確的到、離站時間與即時的乘車資訊。
l
站外收費—旅客快速上下車
搭乘一般公車是乘客上下車時進行收費或感應卡片,拉長了車輛停站時間,運輸效率較差。
而BRT與捷運相同,是乘客進出站區時即須感應卡片或買票,如此當車輛停靠站時乘客即可快速上下車,提高運輸效率。
搭乘一般公車是乘客上下車時進行收費或感應卡片,拉長了車輛停站時間,運輸效率較差。
而BRT與捷運相同,是乘客進出站區時即須感應卡片或買票,如此當車輛停靠站時乘客即可快速上下車,提高運輸效率。
l
班次密集、雙捷巴士--節省旅客等候時間
台中BRT車輛採雙節巴士,可同時輸送更多的旅客,且每三到六分鐘發一班車,以密集的服務班次節省旅客等候時間。
台中BRT車輛採雙節巴士,可同時輸送更多的旅客,且每三到六分鐘發一班車,以密集的服務班次節省旅客等候時間。
以上各措施整合後可讓RBT達到快速、便捷、密集等功效,以使其達到捷運的服務水準。
資料比對與核實:
近年來中國大陸及南美洲等國家皆已有許多BRT案例,考量經濟、施工、便利等因素,BRT跟MRT各有其優缺點。
在施工階段,考量興建費用、施工工期、工程難度,BRT絕對較MRT具優勢。
在營運階段,除了MRT發生故障或事故可能導致全線停駛的問題,其餘項目MRT多較BRT具優勢。
以下整理出BRT的優缺點:
BRT優點:
1、由於興建成本低、施工期短,可在短期內建構完整路網,培養市民搭乘公共運輸習慣、快速達成營運規模、縮短損益平衡時間點。(高雄捷運、台北捷運營運至今,本業尚在虧損狀態)
2、當系統故障或發生意外時,BRT行駛於路面並且由司機自主駕駛,可以調整行駛路線、速度來維持營運,所以不會發生MRT捷運全線停駛的問題。
3、載運量及速度都較傳統公車系統表現優異,也無高架橋墩衝擊都市景觀的問題。
BRT的缺點:
1、與汽機車共用道路系統,可能發生交通意外或造成橫向路線交通雍塞,且運量、速度不及MRT。
2、道路不夠寬的路段須採「高架」或「單軌式來回」式設計,工程費變高、工期變長。
3、採用汽柴油燃料的BRT車輛較採用電力的MRT有空氣汙染之虞。
五 、台中市有機會在106年前「八線齊發」?(1條MRT、1條鐵路捷運、6條BRT)
林局長答覆:
都市捷運系統一定要形成便捷網絡、四通八達才能吸引民眾搭乘,市政府進行交通規劃不會自限僅使用一種交通系統。目前正在興建的台鐵都會捷運化(紅線)、捷運MRT(綠線)預計104年、106年通車,而BRT工程興建建置速度相對來說相當快速,搭配BRT六線(藍、橘、棕、黃、紫、金),若預算編列能順利完成,則台中有機會在106年擁有完整的捷運網絡。
因此,交通局為了讓民眾盡快熟悉BRT,已安排BRT靜宜大學至東海大學路段先於今年底(102年)試車,並預定103年3月BRT藍線全線試營運。屆時,市民可以看到BRT雙節車廂快速、準時的穿梭在台灣大道上,市民對BRT越熟悉市政府推動才會更順利。
資料比對與核實:
經查詢彙整相關資料,各路線辦理進度如下:
系統
|
顏色
|
目前進度
|
路線
|
台鐵都會捷運化
|
紅線
|
預計104年通車
|
新烏日→文心路→北屯
|
捷運MRT
|
綠線
|
預計106年通車
|
彰化→新烏日→豐原
|
快捷巴士BRT
|
藍線
|
預計103年通車
|
臺中車站→靜宜大學
|
橘線
|
可行性研究階段
|
霧峰→水湳→清泉崗
|
|
棕線
|
規劃報告完成
|
文心崇德→豐原→后里
|
|
黃線*
|
可行性研究階段
|
大甲→月眉→后里
|
|
紫線
|
規劃報告完成
|
大慶→太平→大慶
|
|
金線
|
規劃中
|
大雅神岡→東勢和平
|
(註: 「黃線」正研擬改採鐵路高架化方案,又名「臺鐵山海環線」,早年名「甲后線」)
六 、捷運+公車+自行車,未來會如何規劃?能否全面打通台中交通任督二脈?
林局長答覆:
未來捷運及BRT將是台中交通的大血管,小血管是公車,明年(103年)台中並將建置公用自行車,自行車是微血管;由捷運、BRT、公車及自行車相互串聯,建構大台中綠色交通路網,大、小、微血管暢通,就會更健康、更幸福。
資料比對與核實:
我們前面已整理出台中捷運系統:台鐵都會捷運化、捷運MRT、快捷巴士BRT,這林局長所形容的「大血管」脈絡,但完整的大眾運輸無法僅靠「大血管」來成就,還必須以公車系統串聯各捷運站所無法到達的區域,才能算是完整的大眾運輸網絡。
未來在「大血管」建置後,台中公車系統勢必全面配合調整站牌、路線、班距..等,而不同路線的轉乘過程也挑戰著乘客的智慧,所以在這個關卡來到之前,我們建議技師先進有空可以利用電腦或手機,來體驗。目前這些程式都能清楚顯示各班公車的位置及到站時間,也可幫您規劃搭乘、轉乘路線。
而林局長也透露台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名稱「i-bike」其實是要與台北「U-bike」相互**,以後自行車推廣的口號就可以叫,I-bike、You-bike、We-bike。如此可讓市民體驗騎乘單車的樂趣,也使台中市逐漸邁向低碳城市。
◎臺中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
後記:
我們自許為工程界的菁英,對於有利於民眾的建設可以更加關心,尤其是在地建設!!
不論,台中捷運系統是否會成功?或失敗?身為土木技師的我們,萬不可以看熱鬧的角色自限。
最後,套句最近常上新聞版面的台北市長候選人的話:
『台灣的「律師世代」應該要結束了,當年那種抗爭…律師世代的特色就是抗爭,反對威權,喊口號…我覺得他們有他們的歷史價值,我們不能否認別人的努力,他們還是有犧牲,但是…喊口號啦,耍嘴皮啦,辯贏辯輸啦,或是拗得過去拗不過去,我覺得那個時代應該結束了,應該進入文明國家理性討論的態度......』
技師好康報真心希望,我們這世代能進入公民社會理性討論的「工程師世代」!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